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院校» 北京大学深圳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北京大学深圳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2023-07-28 10:38:19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分数线、考研调剂、考研真题资料等信息。随着在职研究生的逐渐受重视,每年都有吸引很多人员前来咨询和报考,但是大家对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不太了解,那么和小编一下了解一下吧!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很多,涉及的报考方式也不一样,但是不同形式其研究生报考条件是不一样的,因此考生报考前要先确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分数线、考研调剂、考研真题资料等信息。

随着在职研究生的逐渐受重视,每年都有吸引很多人员前来咨询和报考,但是大家对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不太了解,那么和小编一下了解一下吧!

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很多,涉及的报考方式也不一样,但是不同形式其研究生报考条件是不一样的,因此考生报考前要先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报考方式,这样才能确定自己要满足的报考条件。

同等学力考研:在职硕士研究生以同等学力考研招生的专业和院校非常多,其采用免试入学的,其入学时只要满足大专及以上学历即可,等课程学完后再申请硕士考试,其考试科目也非常简单,只有外语和学科综合,因此考试通过率非常高。

一月联考:在职硕士研究生以一月联考招生专业较少,考生需要先考试后入学的,其入学报名时需要本科毕业满3年、专科毕业满5年,且考生需要通过初试和复试才能入学参加课程学习,因此考试难度相对较大。

专科生在职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专科生可以报名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课程班,等课程学完以后可以获得院校颁发的结业证书,获得证书并满足申硕条件以后,在申请参加硕士考试,其考试较小,考生很容易通过考试。

专科生还可以报名参加一月联考,通过该形式在职考研的人员需要满足专科毕业具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在10月份进行网上报考,报名成功以后需要经历初试和复试考试,考试通过以后才能入学参加课程学习,因此其考试难度相对较大。

本科有学位读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本科有学位考生几乎所有在职研究生专业都可以报读,只是大部分专业报考要求毕业满三年,如:参加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的所有专业均需要毕业满三年。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修满研究生阶段的学分(课程班学制一般都是1.5年-2.5年),上完课程班后,学士学位和工作年限满足三年的,就可以直接参加每年5月份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拿学位了。

以上内容便是北京大学深圳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的简单介绍,希望上面的内容对大家都有帮助吧,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报考方法进修,都需要满足条件才能报考,至于要选择哪一个就看自己的决定了。

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想上北大在职研究生需要什么考试?

有,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有招生的,招生专业有很多,例如:经济学、经融学,国学等,具体信息,可以查看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进行了解。

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现在越来越多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想要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那么,想上北大在职研究生需要什么考试呢?

目前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分为全国统考和同等学力申硕两种招生方式,它们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都是不同的,差别也是比较大的。

北京大学全国统考在职研究生是与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标准相同的,考生需要经过初试和复试两次考试之后,才有机会被录取。初试的时候除了工商管理等专业之外,其他专业都会考查专业课、政治、英语等科目,部分专业还有数学。

初试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考生,按照拟录取人数120%的名额参加复试,也就是说,复试的时候还是要淘汰一部分考生的。复试会包括三个部分:英语口语、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初试和复试的成绩加权之后,算出总成绩,这个排名靠前才会被录取。

北京大学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是比较简单的,学校专业核心课程的考试要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成绩到达到70分以上。其他专业课程由招生学院组织,60分以上即是通过。

想要拿到硕士学位的话,还需要参加国家申硕统一考试,这个考试的考试只有外国语和学科综合两门,难度都不是很大。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想上北大在职研究生需要什么考试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直接咨询我们的在线老师。

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考研招生网WwW.zhaoSheng.NET汇集全国,名牌大学院校考研信息,研招网,考研经验,复习资料,考研调剂,录取分数线,考研真题,专业目录,考研辅导班,考研成绩查询等高校招生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联系电话:135-246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