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院校» 如何判断自己报的是学硕还是专硕?

如何判断自己报的是学硕还是专硕?

2023-07-27 15:11:55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分数线、考研调剂、考研真题资料等信息。考生可以通过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专业代码来区分是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研招网或者招生单位官网查看硕士专业目录即可了解报考专业的专业代码。学硕还是专硕区分主要看左起第三位学科性质代码:一般学硕为1,凡是第3位数字为5的专业就是专硕。如0202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分数线、考研调剂、考研真题资料等信息。

考生可以通过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专业代码来区分是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研招网或者招生单位官网查看硕士专业目录即可了解报考专业的专业代码。

学硕还是专硕区分主要看左起第三位学科性质代码:一般学硕为1,凡是第3位数字为5的专业就是专硕。如020204金融学是学硕,025100金融是专硕。

硕士是一个介於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Post-Graduate),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学术型研究生是硕士研究生一个分支,与专业硕士相对应。

学术型研究生接受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授予学位的类型是学术型硕士学位。

相同点:

1、学费、补助、奖学金相同

我国原有研究生招生按经费来源分为国家计划、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三类,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一直属于“自筹经费”之列,而且一些院校的专硕是没有奖学金和补助的。因而,“自费”、“无奖学金”似乎成了专业硕士“低人一等”的标签。但是从2014年起,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一起纳入国家研究生经费投入与奖助学金机制。没有了“公费”一说,学硕和专硕实现了真正的平起平坐。

2、毕业后学历含金量相同

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硕一样可以拿到学位证书和专业证书“两证”,然而在职专硕只能获得学位证书。但从2010年起,很多学校在职专业硕士也可以获得学历证和学位证“双证”。同时由于专业硕士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强,再加上有些高校已经达到了专、学硕士1:1的招收比例,政府和学校的重视程度让专硕的含金量得到提升。

参考资料:

学术型硕士_百度百科

1、培养方向不同: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克服学术型硕士的弱点,国家新增的培养特定高层次专门人才。

2、招生考试不同: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和在职专业型硕士的招生考试均是1月份的统考。

3、学制不同:

从学制来说,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一般2~3年,其中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而全日制学术型基本上以学习理论为主,学制一般为3~5年。而在校的主干课程基本上是完全一样,生活、学习与导师培养方式等等都没太大区别的。

4、培养方向不同:

根据中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而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学术硕士毕业后主要是去研究所搞研发工作,而专业硕士主要是进入企业发展,就业更灵活,发展空间更大。

5、培养方向:

专业型硕士培养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学术型硕士是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

6、招生条件:

国家09年开始新增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GCT专业硕士不是同一个概念,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招生的条件与以往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相同,没有要求工作经验,应届生可以报考。

扩展资料:

研究生考试考生报名注意事项:

1、建议考生及早报名,避开报名高峰期,以便及早通过初步资格审核。

建议考生及早报名,避开考试报名最后几天时间的高峰阶段,以便报名能够及时通过初步资格审核,能及时支付考试报名费,使本次报名信息有效。

2、注意择校,考虑就近原则

在职考生属于不脱岗学习,为了兼顾工作、就近入学,所以择校时,要注意尽量选择与工作单位在同一省市的院校。另外各类别专业学位录取调剂工作,限在考生报考院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院校之间进行,不进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校之间的调剂录取。所以,望广大考生一定注意择校。

3、如跨地区报考,考生需要明确了解目标院校的授课形式及学习方式。

建议考生与目标院校招生老师进行沟通,确认入学后学习方式等问题,有的院校是集中授课,有的院校是安排周六日上课,有的院校是以面授和远程相结合的形式,所以跨地区报考的考生一定要综合考虑,保证在顺利考入目标院校的基础上,能正常上课。

专业型硕士

考研招生网WwW.zhaoSheng.NET汇集全国,名牌大学院校考研信息,研招网,考研经验,复习资料,考研调剂,录取分数线,考研真题,专业目录,考研辅导班,考研成绩查询等高校招生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联系电话:135-246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