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资讯» 人文地理考研方向学校,人文地理学考研考数学院校推荐

人文地理考研方向学校,人文地理学考研考数学院校推荐

2023-07-15 21:45:08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分数线、考研调剂、考研真题资料等信息。人文地理考研,人文地理考研院校推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周夏林通讯员姚波冬去春来,河水渐暖,又到了吃螺蛳的最佳时令。这个时节的螺蛳个头大,螺肉粒粒饱满,爱吃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分数线、考研调剂、考研真题资料等信息。

人文地理考研,人文地理考研院校推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周夏林通讯员姚波

冬去春来,河水渐暖,又到了吃螺蛳的最佳时令。这个时节的螺蛳个头大,螺肉粒粒饱满,爱吃的汪曾祺也曾写道:“我们家乡清明吃螺蛳,谓可以明目。用五香煮熟螺蛳,分给孩子,一人半碗,由他们自己用竹签挑着吃。”

在绍兴越城孙端街道,有一个“螺蛳村”,村里有一群“耙螺蛳”的高手,据说耙螺蛳的手艺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1】

螺蛳对于绍兴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家常菜。水网纵横的越城孙端街道村头村是远近闻名的“螺蛳村”,也是附近螺蛳交易的中转站,这里每天外销近20吨螺蛳,村里有不少耙螺蛳的好手。

村头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三水绕村,鱼虾蟹螺,河里有数不尽的宝藏。靠水吃水,早年很多村民都靠耙螺蛳养家糊口。韩师傅今年58岁,清明前后正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日子,经过一个冬天的蕴藏和吐纳,明前螺还未有籽,这时候的螺肉最为肥美,往往都能卖个好价钱。

韩师傅的回忆里,小时候去河里摸过螺蛳,那是儿时打发时间的游戏,只觉得有趣。

长到17岁,到了讨生活的年纪,跟着哥哥去干的第一份工便是耙螺蛳。早上5点天没亮就要起床,一天都待在船上,午饭也是船上草草解决,一直要耙到傍晚五六点,回到家里已经累得直不起腰。

韩师傅勤快,能吃苦,跟着哥哥干了几个月就能独自出船了,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耙500斤。

那时候耙螺蛳是个好行当,耙来的螺蛳批发卖7分钱一斤,当时的猪肉一角八分一斤,韩师傅靠耙螺蛳,一个月能挣三五十元,比工厂里的工人工资都要高。

这一耙就是41年,韩师傅靠耙螺蛳养活了一个家,现在一对儿女都已成人,女儿在杭州安了家。韩师傅也不必像以前那般辛苦,螺蛳一年四季都能耙,螺蛳撒籽的时候不能耙,清明时候忙一些,夏天太阳毒,就少耙几次,冬天螺蛳本就不多,太冷就不出去了。

像清明前后这段时间螺蛳俏,村里也会有人去摸螺蛳,现在摸一天螺蛳赚上200元左右,比打零工挣的多。“他们不能耙,耙螺蛳要有证的,所以他们都是摸螺蛳。”韩师傅说。

2】

吃过那么多螺蛳,那你见过螺蛳是怎么捕捞的吗?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小时候可能有河边摸螺蛳的经历,而专业的捕捞螺蛳是要靠“耙”的。

耙螺蛳,又称扒螺蛳,指用工具捕捞螺蛳。

《村头村志》里有这么一段记载,据传南宋时,皇室后裔相继逃难到绍兴,其中一支定居在了村头村。穷困潦倒的皇室后裔经常饿肚子,后来发现河里到处是螺蛳,赵家男女便都去摸螺蛳自劳自食,剩余的则用于换钱或交换食物。螺蛳和螺蛳村的美名就这么逐渐在周边传开。

现在村里耙螺蛳年纪最大的师傅已经86岁,名叫赵五三,他家里三代都是靠耙螺蛳为生,这是祖传的手艺。

韩师傅特意开了他的小船,亲自在村头的河里“露了一手”。

把船开到河沿停稳后,韩师傅站上船头,拿出了两件耙螺蛳的工具,一个是看着像“簸箕”的竹制器皿,一头连着长柄;另一件是一根长竹竿,头上绑了一块竹片,便是“螺蛳耙”了。韩师傅找准位置,放下“簸箕”,用那根长竹竿一下又一下把河底的螺蛳耙进“簸箕”里,和扫地的动作别无两样。

别看动作简单,要从水中把螺蛳耙到“簸箕”里,是一门技术活,韩师傅脚下是船,脚底要稳,手上的力道也要大,才能把簸箕从水里提起来。哪里螺蛳多有,有经验的老手一看就知道,即使到了70多岁,耙起螺蛳来也不输身强力壮的年轻人。

人文地理考研(人文地理考研院校推荐)

考研招生网wwW.zhaoSheng.neT汇集全国,名牌大学院校考研信息,研招网,考研经验,复习资料,考研调剂,录取分数线,考研真题,专业目录,考研辅导班,考研成绩查询等高校招生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联系电话:135-2467-2021